12月28日,国土资源部组织召开新闻发布会,公布新一轮全国耕地后备资源调查评价结果。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全国耕地后备资源总面积8029.15万亩,与上一轮调查结果相比减少近3000万亩。其中,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2832.07万亩,占35.3%;零散分布的后备资源5197.08万亩,占64.7%。结合当前水资源利用限制等条件分析,近期可开发利用耕地后备资源940.23万亩,其余4721.97万亩受水资源利用限制,短期内不适宜开发利用。
据部地籍管理司副司长冯文利介绍,当前我国耕地后备资源具有多方面特点:
一是区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中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其中新疆、黑龙江、河南、云南、甘肃等5个省份后备资源面积占到全国近一半。这反映出,经过多年持续开发利用,经济发展快的地区后备资源稀缺甚至枯竭,在省域内实现占补平衡越来越难。
二是集中连片的耕地后备资源减少明显。同口径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减少了8183.77万亩,减幅达到74%。这反映出,随着多年来土地开发,大部分成规模的连片耕地后备资源已经被开发为耕地、园地、林地等。据统计,2002~2014年间,全国未利用地开发为耕地3177万亩,开发为园地317万亩,开发为林地2506万亩。这也说明,当前已不再具备继续全面推行大规模土地开发利用的工作基础。
三是耕地后备资源大多数零散破碎。全国零散耕地后备资源面积5197.08万亩,占后备资源总量的64.7%。其中图斑面积小于300亩占近三成,小于100亩的图斑面积占到近二成。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方式也需要由成规模集中开发转向以综合整治为主。
四是耕地后备资源利用受生态环境制约大。调查结果显示,全国耕地后备资源中,荒草地占64.3%、盐碱地占12.2%、内陆滩涂占8.7%、裸地占8.0%。在开发利用过程中受生态环境制约大,稍有不当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等严重后果。
五是近期可供开发利用的耕地后备资源数量有限。
冯文利表示,国土资源部将把零散分布后备资源作为今后开发利用的主体,与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结合,推进零散分布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实现耕地提质改造。同时将集中连片耕地后备资源纳入国家统一规划,审慎有序开发。一是坚持保护优先,继续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二是因地制宜,合理确定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时序;三是分类施策,切实提高耕地后备资源开发利用效率;四是创新手段,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