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黑土地能攥出油来”,形容最具肥力的土壤。从技术上说,决定土壤肥力的这个“黑东西”,就是腐植酸,可以通俗地理解为有机质、腐殖质。
“腐植酸主导着土壤生态系统的物质交换和能量转化,是永续土壤生命的物质基础,是土壤中最重要组份。”中国农业大学教授袁红莉介绍。
当前,绿色发展理念、生态文明建设、藏粮于地战略要求“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土壤地力的保护和提高成为焦点。
“我们五千年的农业文明史,是建立在土壤性状可持续利用基础上的。但就在过去短短30年,农地高投入、高产出、高强度利用,我国土壤污染、盐渍化、功能退化问题日益加剧。于是一个重大的科学和实践命题摆在面前——我们的耕地能不能再可持续利用五千年?”中国农科院研究员赵秉强的问题发人深省。
保护耕地有多层维度。4月22日,在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主办的编制《中国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白皮书》研讨会上,来自农业资源、环境科学、地质领域的专家从土壤可持续生产的维度展开研讨。“引子”很直接——没有黑色的腐植酸,土壤就死了。在专家们一致倡议下,协会正式启动了《中国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白皮书》编制工作。
白皮书的切入点很小,旨在用腐殖酸调节好“土壤与肥料”之间的关系,让肥料产业变得更科学、有效、安全。专家指出,我国耕地基础地力偏低,化肥施用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在40%以上,亩均施用量是美国的2.6倍,欧盟的2.5倍。重化肥轻有机肥问题严重,导致土壤有机碳流失。在“十三五”之初,农业部启动了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来自山东农大肥业科技公司等代表建议,工业提取的腐植酸,与土壤腐植酸具有相似的物理特性、化学组成,相比于传统氮肥等最重要的优势是能让土壤补充能量,休养生息。
“土壤修复与治理,离不开腐植酸。应该让腐植酸从土壤中来,到土壤中去。” 中国腐植酸工业协会理事长曾宪成表示,化肥减量、腐植酸肥增量,“肥安”才能“土安”,最终实现粮安天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与会代表纷纷表示,肥料产业要有针对性地开发腐植酸功能性产品,腐植酸肥料产业就是要“还我土壤本色”,做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
这一产业虽然具体,但事关大局,专家们一再从全局高度“提点”这一产业。“生态文明建设有系列顶层设计,其中包括建立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土壤肥力、耕地地力肯定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资产,这个资产决不能流失、贬值。”国家信息中心研究员马衍伟表示。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陆新元指出,腐殖酸碳占土壤有机碳的八成,是陆地植被碳的4倍,大气CO2碳的3倍多,对地球生物圈碳平衡举足轻重,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为此,要充分重视不当利用导致的土壤退化,大力倡导“腐植酸土壤固碳工程”。
鉴于此,该协会决定《中国腐植酸肥料产业发展白皮书》将于7月21日完成并发布,以指导新时期腐植酸本源性肥料产业,对土壤、粮食、环境等安全问题发挥一举多得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