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自然资源局
索 引 号:450323-0-192-196-20151203-0001559 文 号: 发布机构:灵川县国土资源局
生成日期:2015年12月3日 主题分类:征地信息\征地知识 主 题 词:

土地征地、征用过程相关法律知识汇总


发表时间:2015/12/3 15:32:29 作者: 来源:灵川县国土资源局 浏览:1151

一、法律解答

    1、国家依法征收集体土地,农村集体和农民个人享有的权利

    按照国家法律和政策的规定,国家在依法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时,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获得补偿的权利。《土地管理法》第四十七条:“征收土地的,按照被征收土地的原用途给予补偿。征收耕地的补偿费包括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以及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费等” 获得安置的权利。《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要求,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具体办法,使被征地农民的长远生计有保障。在城市规划区内,当地人民政府应当将因征地而导致无地的农民纳入城镇就业体系,并建立社会保障制度;在城市规划区外,征收农民集体土地时,当地人民政府要在本行政区域内为被征地农民留有必要的耕作土地或安排相应的工作岗位。对不具备基本生产生活条件的无地农民,应当异地安置。

知情权。《土地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明确规定了征地审批结果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应当公告。《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明确要求,在征地依法报批前,要将拟征土地的用途、位置、补偿标准、安置途径告知被征地农民;对拟征土地现状的调查结果须经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农户确认;却有必要的,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应当依照有关规定组织听证。要将被征地农民知情、确认的有关材料作为征地报批的必备材料。

    对补偿标准申请协调和裁决的权利。《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二十五条规定:“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由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协调;协调不成的,由批准征收土地的人民政府裁决。”被征地农民集体和农民个人对补偿标准有争议的,可以申请有关人民政府协调和裁决。

 

    2、什么是集体土地使用权出租

    集体土地使用权出租,是指集体土地的所有权人或者本法规定的经营管理人及依法取得集体土地使用权的使用权人将集体土地交由承租人使用,由承租人支付租金的行为。

    3、划拨土地使用权怎样才能够流转

    由于划拨是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在交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所取得或者无偿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所以,依照《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44条规定,划拨土地使用权,除本条例规定的情况外,不得转让、出租、抵押。但在现实中,划拨土地使用权也存在应用于商业的情况,而且现行法也允许特定的划拨土地使用权流转。《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又规定,符合下列条件的,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房产理部门批准,其划拨土地使用权和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所有权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1)土地使用者为公司、企业、其他经济组织和个人; 

    (2)领有国有土地使用证; 

    (3)具有地上建筑物、其他附着物合法的产权证明; 

    (4)依照法律规定签订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向当地市、县人民政府补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或者以转让、出租、抵押所获收益抵交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4、“两公告一登记”的具体内容

    第一次公告:《征用土地公告》

    征用土地的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在收到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在被征地所在村进行征用土地两公告一登记工作。由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具体实施。

    征用土地公告的内容:

    (一)征地批准机关、批准文号、批准时间和批准用途;

   (二)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位置、地类和面积; 

    (三)征地补偿标准和农业人员安置途径;

    (四)办理征地补偿登记的期限、地点。

    第二次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

    国土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省或国务院征用土地批准文件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45日内以村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内容:

    (一)本集体经济组织被征用土地的位置、地类、面积,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种类、数量,需要安置的农业人口的数量;

    (二)土地补偿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三)安置补助费的标准、数额、支付对象和支付方式;

    (四)地上附着物和青苗的补偿标准和支付方式;

    (五)农业人员的具体安置途径;

    (六)其他有关征地补偿、安置的具体措施。

    补偿登记程序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应当在征用土地公告规定的期限内持土地权属证书(土地承包合同)到指定地点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未如期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的,其补偿内容以有关市、县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调查结果为准。

    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有不同意见的或者要求举行听证会的,应当在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之日起10个工作日内向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研究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不同意见。对当事人要求听证的,应当举行听证会。确需修改征地补偿、安置方案的,应当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进行修改。

    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将征地补偿、安置方案报市、县人民政府审批时,应当附具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的意见及采纳情况,举行听证会的,还应当附具听证笔录。

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受理对征用土地公告内容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内容的查询或者实施中问题的举报,接受社会监督。

    未依法进行征用土地公告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依法要求公告,有权拒绝办理征地补偿登记手续。

    未依法进行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公告的,被征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村民或者其他权利人有权依法要求公告,有权拒绝办理征地补偿、安置手续。

    5、拆迁公告起什么作用?

    房屋拆迁许可证发放后,拆迁管理部门应及时将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拆迁公告的形式对被拆迁人予以公布,拆迁公告目的是起到一种行政告知作用。

    6、拆迁公告应公告哪些内容?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在发放房屋拆迁许可证的同时,将房屋拆迁许可证中载明的拆迁人、拆迁范围、拆迁期限等事项,以房屋拆迁公告的形式予以公布。

    7、拆迁范围如何确定?

    拆迁范围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根据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的规划用地红线范围确定。为保证房屋安全确须跨规划用地红线进行拆迁的,拆迁范围由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商城市规划主管部门确定。

    8、拆迁范围确定以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哪些活动被禁止? 

    拆迁范围确定后,拆迁范围内的单位和个人,不得进行下列活动:

    (一) 新建、扩建、改建房屋;

    (二) 改变房屋和土地用途;

    (三) 租赁房屋;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就前款所列事项,书面通知有关部门暂停办理相关手续。暂停办理的书面通知应当载明暂停办理的期限。暂停期限最长不得超过1年;拆迁人需要延长暂停期限的,必须经房屋拆迁管理部门批准,延长暂停期限不得超过1年。

    9、房屋拆迁许可审批手续需要多长时间?

    房屋拆迁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单位申请之日起30日内,对申请审查完毕;符合条件的,颁发房屋拆迁许可证;不符合条件的,书面告知理由。

    10、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应具备什么条件?

    单位申请领取《房屋拆迁许可证》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建设项目批准文件;

    (二)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

    (三)国有土地使用权批准文件;

    (四)拆迁安置计划和方案;

    (五)办理存款业务的金融机构出具的拆迁补偿安置资金证明。

    二、法院规定:

    1、最高人民法院:集体土地补偿费不得差别分配

    受国际金融危机不断扩散和蔓延的冲击和影响,全国法院受理涉农纠纷案件数量大幅上升。为切实做好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最高人民法院今天出台了《关于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做好涉农民事案件审判工作的指导意见》。 

    当前,因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实行差别待遇侵害特定人群合法权益而引发的纠纷不断增加。为依法维护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土地补偿费分配权益,意见提出,要妥善处理好征地补偿费用分配等纠纷。在审理因土地补偿费分配方案实行差别待遇,侵害当事人利益引发的纠纷案件中,要依法充分保护农村集体成员特别是妇女、儿童以及农民工等群体的合法权益。 

    最高人民法院民一庭负责人今天在此间表示,集体土地所有权的权利主体是农民集体,所以土地补偿费的受益主体也只能是农民集体。只要具有该集体经济组织的成员资格,就应具有相应的分配权。对特定人群实行差别待遇没有法律和法理依据。虽然该分配方案系经民主议定,但对权利受到侵害的特定人群来说,已经构成“多数人的暴政”。村民自治决议应受法律保护的前提是,该决议不违反法律规定。如果该决议侵害了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受侵害的人当然有权提起民事诉讼寻求救济。对此,物权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农村土地承包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等法律、司法解释已有明确规定。 

    据了解,意见还对加大农村贫困群众的司法救助力度,快速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做好农村涉诉信访工作,以及积极探索稳步推进农村多元纠纷解决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明确要求。

    2、法院受理土地征收案件的适用条件

    法院对于土地征收纠纷案件的受理,按下列情况处理:

    (1)1999年1月《土地管理法》实施以前,基于原《土地管理法》关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不得私分的规定,村民不享有收益分配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的实体权利。因而1999年1月1日以前,村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收益分配发生纠纷,人民法院不予受理。 

    (2)1999年1月《土地管理法》实施后,基于该法取消了原《土地管理法》中关于“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不得私分的规定,且《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26条明确规定了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地上附着物及青苗补偿费的归属、管理及用途,村民依法享有了对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等收益分配的实体权利。在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01]116号答复下发以前,受理此类案件缺乏程序上的法律依据,因而各地法院普遍采取不予受理的做法。因此,1999年1月1日以后,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01]116号答复下发以前,已经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的此类案件,当事人又重新起诉,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2001年12月31日最高人民法院法研【2001】116号答复下发后,村民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因收益分配发生纠纷而起诉且符合《民事诉讼法》第108条规定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

    3、土地权属争议案件的管辖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土地权属争议案件(以下简称争议案件)的调查和调解工作;对需要依法作出处理决定的,拟定处理意见,报同级人民政府作出处理决定。

    县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指定专门机构或者人员负责办理争议案件有关事宜。 

    二

    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单位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由争议土地所在地的县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

    前述规定的个人之间、个人与单位之间发生的争议案件,可以根据当事人的申请,由乡级人民政府受理和处理。 

    三

    设区的市、自治州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下列争议案件:

    (一)跨县级行政区域的;

    (二)同级人民政府、上级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送的。 

    四

    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调查处理下列争议案件:

    (一)跨设区的市、自治州行政区域的;

    (二)争议一方为中央国家机关或者其直属单位,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

    (三)争议一方为军队,且涉及土地面积较大的;

    (四)在本行政区域内有较大影响的;

    (五)同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部交办或者有关部门转送的。 

    五

    国土资源部调查处理下列争议案件:

    (一)国务院交办的;

    (二)在全国范围内有重大影响的。

编辑: 审核:

打印文章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