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从自治区国土资源厅获悉,“十二五”期间,我区进一步加大地质公园建设力度,极大地改善了地质公园环境,提升了公园品位,提高地质科学普及率,地质公园旅游综合收入大幅增长,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十二五”期间,国家财政对乐业大石围国家地质公园、凤山国家地质公园、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桂平国家地质公园、鹿寨国家地质公园及北海涠洲岛国家地质公园等给予经费支持。自治区财政积极支持地方地质公园建设。我区按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规范化建设和管理导则》建设指导要求,秉承在“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原则,建设地质博物馆、地质公园主碑、副碑、引导牌、说明牌、警示牌、巡视步道及护栏、科普长廊、界桩界碑以及信息化监测系统等。加强公园生态环境管理,严禁在公园内开采岩石、滥砍乱伐和捕杀野生动物,联合林业和公安部门执法,采取有效措施对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进行打击。通过规范性建设和加强管理,极大地改善地质公园保护设施,进一步提高了地质公园的品牌形象,提高了地质科学普及率和公众的环保意识,保证了公园的科考、研学和游览安全,实现了地质公园的可持续发展。地质公园的建成开放带动了当地农民改变传统的生产经营方式,增加了农民收入,公园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综合收入较“十二五”初期明显增加,如大化七百弄国家地质公园内的村屯群众利用自有房屋建起了农家乐;乐业大石围国家地质公园2015年接待游客65.38万人,旅游综合收入6.37亿元,比“十二五”初期提高40%;桂平国家地质公园由2012年11月22日揭碑开园的经济总收入1700多万元,旅游人数50万人次升至2015年的经济总收入2500多万元、旅游人数60万人次;鹿寨国家地质公园门票月收入由2011年的6万元左右升至2015年的10万多元,同比增长约50%。
截至2015年12月31日,我区已有地质公园17个,其中世界地质公园1个,国家地质公园8个,自治区级地质公园8个,面积约17.39万 公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