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自然资源局
索 引 号:450323-0-90-138-20160118-0002722 文 号: 发布机构:灵川县国土资源局
生成日期:2016年1月18日 主题分类:工作动态\行业动态 主 题 词:

“十二五”期间广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成效显着


发表时间:2016/1/18 15:12:12 作者: 来源:转发广西国土资源厅门户网站 浏览:184

     “十二五期间,我区进一步完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机制,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能力建设,加大地质灾害治理力度,全力推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显着成效。据统计,2011-2015年,全区发生崩塌、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1854起。与十一五期间相比,地质灾害发生次数减少3084起,死亡人员减少176人,受伤人员减少230人,直接经济损失减少7565.71万元。成功预报地质灾害61起,避免4424人伤亡。
    
一是建设和完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系统。2010年,我区研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广西地质灾害监测预警分析系统,对重要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生异常,能及时做出快速预报反应。2011年汛期起,自治区国资源厅启用了该系统,对全区开展地质灾害预报预警,提高了预警预报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针对性,在应急处置指挥工作中,实现了快速查询、准确定位、全面掌控的要求。十二五期间,通过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及群测群防监测,成功预报避险地质灾害61起,避免了4424人伤亡,避免直接经济损失4075.7万元。
    
二是加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信息管理与服务能力建设。2010-2011年,自治区国资源厅开发了广西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实现了自治区、市、县三级国土资源部们地质灾害信息资源共享,使地质灾害的信息能从下至上及时更新、增补、调整,加强了各市、县之间的沟通、协调,充分发挥了市、县国土资源部门辅助决策功能。自2011年起,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市国土资源局以县(市、区)国土资源局全部启用广西地质灾害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地质灾害易发区和隐患点管理、群测群防人员信息等均可查询,使地质灾害管理迈上了新台阶。
    
三是加强地质灾害风险管理能力建设。十二五期间,我区建立完善了以县(市、区)为单元的群测群防体系,建立地质灾害数据库,对1万多处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群测群防监控。开展了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工作,对各县市地质灾害进行易发分区和防治分区。开展了桂东南花岗岩地区农村房屋地质灾害情况调查,在这些地区全面建立了以乡(镇)政府为单位,以村(居)民小组为单元,群众联保组为主体的联保体系,全面加强了非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防范工作。开展了旅游风景区地质灾害隐患专项排查,对排查发现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地段,当地政府和景区管理单位均落实了防范措施。
   
四是加大地质灾害隐患点治理力度。十二五期间,我区共安排地质灾害治理项目1728处,投入经费17.35亿元,受益人口41万人,保护财产12.31亿元。已完成治理的有971处,完成率56%。期间中央下达的地质灾害防治经费较十一五增长275%,自治区财政安排的治理经费较十一五增长138%
   
五是加强基层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目前我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已有63个,占全区地质灾害多发县的90%。另有31个县(区)达到地质灾害防治高标准十有县建设标准。通过十有县建设,基本实现了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目标,做到了每一个隐患点有人管,有具体的疏散、避难预案,建立了长期稳定的群测群防体系建设经费渠道,实现了群测群防体系对全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和易发村屯的全履盖。十二五期间,全区共完成了319场地质灾害应急演练,参加演练人数达9万多人。通过演练,加强了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地质灾害防治组织协调能力,构建了部门协同联动机制,提高了地质灾害应急救援队伍的实战水平,提高了广大干部、群众地质灾害应急防范意识和能力。
   
六是加强地质灾害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我区一直把广西地质环境监测总站作为我区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的重要队伍,努力构建高效的应急技术支撑体系。在每个市设立了地质环境监测站,建立应急分队,缩短应急处置距离,便于应急救灾,不断加大对总站的应急装备配置的力度,进一步提升了应急救援能力。2011年,自治区国土资源厅建设了自治区地质灾害应急指挥平台,满足了各级领导处置突发地质灾害决策指挥、汛期值班和应急管理工作需要,实现了应急平台现场图像音频传输、信息传递、视频会商等功能,实现了国土资源部、自治区及各有关部门、灾害现场的应急平台互联互通。

编辑: 审核:

打印文章关闭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