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川县自然资源局
索 引 号:450323-0-2-214-20180518-0004489 文 号: 发布机构:灵川县国土资源局
生成日期:2018年5月18日 主题分类:信息公开\科学普及 主 题 词:

灵川县地质地貌


发表时间:2018/5/18 10:47:11 作者: 来源:灵川县党群部门(含所属事业单位) 浏览:1194

地质

元古代(距今5亿多万年至20亿年之间)为丹洲群;吕梁运动后,为“江南古陆”边坡。 震旦纪中~晚期(距今5亿多万年至8亿年) ,又变为浅海。早志留世(距今3亿多万年)后期, 灵川西北出现马海背斜,东南出现老厂背斜。加里东运动之后,泥盆纪海自西南向东南进侵, 宝塔龙和高山顶一带则可能成为泥盆纪海中孤岛。中泥盆世晚期(距今2亿8千5百多万年) 灵 川大部地区已是浅海。晚泥盆世(距今2.6亿多万年) “灵川断裂”形成深海槽。从中石炭纪 (距今1.5亿多万年到2亿6千5百多万年)起至三迭纪末期,灵川完全变为陆地。印支运动后, 县内地貌特征和形态基本形成。中生代燕山运动(距今6000万年)以后,有花岗岩侵入,喜马 拉雅运动对灵川影响轻微,使沿漓江河谷形成三级阶地。 
构造 
县境地质构造复杂,具有“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特点。西北为越城岭复背斜,东南为 海洋复背斜。两者之间为湘桂夹道,可称“灵川复向斜”,总体呈北东走向。 
越城岭复背斜 主要背斜是马海背斜,核部岩层为板溪群;长蛇岭背斜,核部为下泥盆 统紫色红砂岩。大庙圩向斜,核部为下石炭统岩关组,两翼为泥盆系砂岩和灰岩。 
海洋复背斜境内主要由三个背斜和相间的两个向斜构成。老厂穹隆状背斜,位于最东部, 其核部为寒武系;长山坡背斜位于中间,核部岩层为中泥盆统应堂组。冷水田——坪山向斜 位于两背斜之间,核部为下石炭统岩关组。尧山——金竹山背斜位于最西部,核部为中泥盆 统应堂组碎屑岩。灵田街——大圩向斜位于尧山——金竹山背斜与长山背斜之间,核部出露 下石炭统大塘组沉积。 
灵川复向斜 由二个向斜和一个极狭窄背斜组成,总体呈北东走向。其中,甘棠渡—— 大面圩向斜在东北部,核部为下石炭统岩关组。定江街向斜在西南部,核部亦为下石炭统关 岩组。粟家背斜位于两者之间,为上泥盆统桂林灰岩和融县灰岩,背斜上泥盆统南延桂林市 区。 
断裂构造“灵川断层”位于长蛇岭东麓,介于长蛇岭与盘古庙山之间,为县境最重要的 区域性断层。全长数百公里,自全州、界首西南经兴安永兴街与溶江而入灵川;于定江街西 侧延入桂林。县境跨度约30公里,呈北东45度走向。断层分布于湘桂夹道西北侧,切断数列 背斜与向斜,错断地层有奥陶系、泥盆系、石灰系和自垩系,并多处被第四纪掩埋。断层面 倾向西北,倾角在30~60度之间,且西北盘向北东方向逆冲,断层具平移兼逆冲性质。 
目前,沿灵川断层有一系列冷泉出现。 
地层 
以沉积岩居多,岩浆岩为少,按出现先后为序如下: 
丹洲群 为灵川最古老的地层, 出露于九屋乡白崖岭附近,面积不足1平方公里,为变 质的砂质页岩夹钙质条带组成。成为高山之巅。 
震旦系 围绕马海背斜丹洲群分布,境内仅见于蓝田堡北白崖涔至汀江屯一带,所占面 积约20平方公里。下部为含砾石砂岩,上部为页岩和硅质岩,沉积物具有浅海环境特点,岩 层总厚约1600米。 
寒武系 居于震旦系之上, 岩层出露蓝田堡至大屯一带,面积约120平方公里。下部为 一套黑色炭质页岩所组成, 总厚300余米,上部多为细砂岩,页岩次之,偶夹灰岩,总厚千 米左右。东南大境乡宝塔龙一带,寒武系也有分布,面积约35平方公里,厚度3600米左右。 
奥陶系 县境分布于竹山铺左边, 面积120平方公里, 常有铅锌矿化和砂岩, 厚度达 3000余米。 
下志留统——田林口组: 均为黄绿色砂岩。据现今出版的兴安幅1:20万地质图,于凉 风桥北鸟崖岭附近,中、上奥陶统出露范围相当宽广。 
泥盆系 构成境内峰林地形的石灰岩均属泥盆系。面积不下于1500平方公里。 
根据广西石油队在溶江司门前的泥盆系剖面研究证明,兴安、灵川一带缺下泥盆统最下 部沉积物。 中部郁江组为紫红色砂岩,厚345米。长蛇岭一带紫色砂岩很可能属此地层。在 郁江组之上, 为四排组灰绿色石英细灰岩,厚203米。其上覆地层中泥盆统应堂组灰绿色, 紫红色细灰岩, 顶部为含铁灰岩,厚度大于290米,含瓣鳃类的丝翼蛤和米粒蛤。公平和海 洋一带铁矿层由此形成。含铁层常覆以厚层石灰岩,属中泥盆统上部。灵川上泥盆统分为两 种类型:石灰岩型,厚300~1500米;形成廖家村至粟家村,岐岭至坪山一带着名峰林地形。 硅质岩型,总厚250~700米,分布于江尾至潮田、全家村和青狮潭一带。 
石炭系 分布于甘棠渡、定江圩、大面圩、灵田圩、熊村圩与大圩一带,组成向斜构造 核部岩层。大面、花江一带分布三段:下段为灰白至浅灰白色灰岩,有呈肉红色厚层块状, 分布于漓江边,厚约30米;中段以泥灰岩为主,夹薄层至中层泥质灰岩和白云岩透镜体,见 于金家村至姚家村一线,厚70~100米;上段为泥质灰岩夹泥灰岩和硅质层,厚度大于100米, 见于花江至粑粑厂一线。在海洋一带,岩关组为墨色钙质页岩、泥岩、泥灰岩夹燧石条带, 总厚度大于100米。下石炭统上部只见于大圩附近,厚度大于1233米。 
第四纪 主要分布于漓江河谷,以红土砾石层为主,形成岗垅状地形,从兴安溶江到灵 川三街,再南近县城。红土砾石层集中分布于三个高度:50~60米高砾石层为中更新世初期、 中期沉积;甘棠渡一带30~40米高砾石层为中更新世末期形成;河谷平原15~25米高砾石层 可能为晚更新世初期沉积;7~10米高河流阶地则为晚更新世晚期或全新世早期产物。 
岩浆岩仅有二处出露:大境之南涝江——新寨,面积为17平方公里;公平区铅厂,面积 仅0.4平方公里,为灰色的细粒花岗岩,暂称铅7岩体。 
地震 地陷 
据《广西地质志》等文献记载,从明万历六年迄今的412年间,有过3级左右地震、地陷 共12次。但危害不大。 
明万历六年正月十一日(1578年2月17日) ,灵川冷水村地陷,震声如雷,深不可测。震 中:桂林东郊冷水塘。震级:四又四分之三级(疑陷落地震)(冷水村、冷水塘实为一地)。 
万历廿七年仲秋(八月)(1599年9月19日~10月18日间),在城乡各处俱有地震崩裂之异。 震中:灵川。震级:四又四分之三级(疑是山崩)。 
万历三十三年六月(庚午)二十七日(1605年8月1日),“灵川六月(庚午),社坛有声,地 陷十余丈,深丈余。”震中:灵川。震级:地陷。 
天启二年(1622年),“四月大雷雨,五月北街地陷阔二丈余,深数尺”。 
清康熙四年(1665年8月)地震。 
康熙廿四年十二月(1686年1月8日)地震。震中:平乐附近。震级四又四分之三级。 
康熙卅四年正月初三日(1695年2月15日) ,早晨地震。震中:融水与柳城之间。震级: 五又二分一级。 
乾隆廿三年(1758年)地震。震中:临桂。震级:3级。 
乾隆四十七年三月初一日(1782年4月13日) 地震,屋宇动摇有声,逾刻才定。震中:临 桂。震级:3级。 
咸丰七年春正月(1857年1月23日~2月21日间),地震。震中:临桂。震级:3级。 
光绪十五年八月(1889年8月22日~9月24日间),灵川地震,九月又震。震中:灵川,震 级:3级(二次)。 
民国7年(1918年)2月13日,地震,四区大面圩,五区灵田圩震甚。一区六、七段微动而 已。震中:广东南澳(23°.5N;117°.0E)。震级:七又四分一级。



地貌

县境中部,地势平阔,多属三街镇、灵川镇、定江乡辖地。西北山峦重叠,溪河纵横, 地属蓝田瑶族乡、公平乡、九屋乡、潭下镇辖。东南地高山多,沟谷切割明显,有“兴安高 万丈,海洋在天上”之说,地属海洋乡、灵田乡、大境乡、潮田乡、大圩镇。由于地质构造 与岩层分布不同,又将县境明显分割成三条川:海洋山与尧山之间为东川,尧山与长蛇岭之 间为中川,长蛇岭与越城岭之间为西川。 
地貌类型 
有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河流水面等。据1985年灵川县《综合农业区划报告》载, 利用状况大体为“八山半水分半田”。 
山地 面积1419993亩,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385786亩的41.9%。其中,中山634166亩, 占18.7%;低山785827亩,占23.2%。主要分布在县境西北部和东南部。 
丘陵 面积1266399亩, 占全县土地总面积37.4%;其中,石山面积占丘陵面积的33~ 35%,广泛分布在海洋山、越城岭山地边缘,及尧山和长蛇岭两侧。 
台地 包括阶地共376168亩,占土地总面积11.1%;全县各地均有零星分布。 
平原 面积255726亩, 占土地总面积7.6%。主要分布在漓江、甘棠江、潮田河等河流 两岸。 
河流水面河流水面面积共为67500亩,占土地总面积的2%。 
山脉 山峰 
县境山脉分属越城岭山系余脉和都庞岭海洋山系余脉。 
越城岭余脉 位于漓江以西。 为县境西部屏障。分3支,其中,西支:为北西、南东走 向,沿县界分布,其西北的锅底塘顶为灵川与龙胜县界。境内则由蓝田瑶族乡过烟棚界入公 平乡境;再经鸡笼山、大黄山、磨石岭,进入临桂县庙头乡境。其主要山峰按支脉走向为序 如下: 
锅底塘顶 位于蓝田瑶族乡,海拔1722.4米,为县境最高峰,西江源头。 
大风坳 位于蓝田瑶族乡南坳村,为蓝田西出龙胜主要通道。海拔1446米,山高林密, 冬多冰棱。桂北人民解放总队政治部主任陈亮诗中有“战斗冰天雪地中,冲破越城念八峰。 ……喉枯饮雪聊解渴,腹饥三天一饭充……”之句。 
黑石界 位于蓝田瑶族乡马鞍村西。海拔1338米。山高且陡,产竹木。有石崖,多黑色。 
白石界 位于黑石界南,海拔1082.2米。 
烟棚界 位于公平乡和平行政村。海拔1046.6米。西连临桂县宛田乡流峰村,为和平至 宛田通道,其西南有“杀人坳”,解放前多土匪行劫。 
鸡笼山 位于公平乡黄村青狮潭水库公平湖西岸。海拔1100米,界于临桂中庸田村。为 流峰江(又名公平河) 源头。有国营鸡笼山林场,产杉木。山顶有一泉井,长宽各0.8米,深 近1米, 终年不枯不溢;井西北面为绝壁,周围无树木,无水源;相传水能治病,俗称“仙 水井”。 
大黄山 位于青狮潭水库西南角。海拔804.1米。 
中支:为北向南西走向,自才喜界往东而南,经九屋乡东源、西岭、黄梅,东折胆江、 苏村;后经石洞沿青狮潭水库东岸南下,再经蔡岗、董家入临桂金陵。多为土山,竹木繁盛, 与西支诸山共为青狮潭水源林保护区。海拔比西支较低,为县境西部第二道屏障。其主要山 峰有: 
才喜界 位于九屋乡新寨村北。北接兴安县金石乡的银矿山,西去龙胜矮岭温泉9公里; 为湖南城步入桂主要通道。界顶昔有人居,今存残垣。1934年冬,红军长征经此西进。海拔 1287米。山多雪,无树. 生长黄茅草和小杂竹。山脊百米以下,竹木蓊郁,且产方竹、斑竹 等。 
乌鸦坪 位于九屋乡老寨村北,与兴安县金石乡交界。海拔1172.4米。 
狮子岩 位于老寨东偏南,为小东江源头。捣拔1140米。 
九分山 位于九屋乡西岭东北,与兴安县金石乡中洞村交界。海拔1033.4米。 
高草地 位于九屋乡黄梅东北,海拔1400米。 
脊龙界俗称“接龙界”。位于九屋乡苏村东北,通溶江行政村小水涔,与兴安县金石乡 松江口为界。海拔559米。为兴安西部进入灵川西部通道。1944年9月29日国军第46军、93军 曾在此阻击日军。 
北障山 又名百丈山。 位于三街镇凉风桥村北,海拔884.5米,为县境北部屏障。与海 洋山系的东山平行对峙,形成湘桂低谷走廊出口;湘桂铁路,桂黄公路皆沿东麓南下,山脊 无树,设有航空线标,冬多积雪,俗称“帽子头”,其阴晴雨雾,为当地小气候征兆,历代 居民习以此预测气候变化。脊下则林木蓊郁,为水源山。 
五指岭 位于九屋圩西,为青狮潭水库东岸。海拔635.6米。岭北部有磨石界 (海拔439 米) ,1945年3月灵川县自卫队和灵川政工队在此击退日军“扫荡”(当时此山区为桂林、灵 川主要疏散区)。南端有老虎岭,青狮潭水库大坝向北楔入山体。 
白云山 位于公平乡田心村东,海拔736米。有白云山林场。 
东支:即长蛇岭支系,北起灵川镇山口村,南至定江乡山脚村,土山绵延。扼湘桂铁路, 桂黄公路咽喉,为桂林市北郊右翼屏障。其主要山峰有: 
水源头 位于灵川镇山口村南,海拔195米。为“长蛇”之首。有水源林。 
盘古岭 又名青云山, 位于灵川镇岭脚村西,海拔485米。松林茂密。山巅有盘古庙, 始建于明,今毁。1947年10月25日桂北游击队骨干秦万家、李荫浓、莫志高、秦振于盘古岭 被捕(后遭国民党政府杀害),史称“长蛇岭事件”。 
梅山头 位于定江乡赤江村西, 海拔624.7米,松林覆被,有山道通潭下。东麓有岑春 煊妻及长子岑德固墓。1945年秋,国军在长蛇岭截击北撤日军血战半月之久。 
海洋山余脉:位于漓江以东,分为2支。皆北东、南西走向。 
西支:自东山起,沿漓江东岸逶迤南下,至尧山入桂林境,其主要山峰如下: 
东山 位于灵田乡殿堂寺北,为与兴安漠川、溶江界山。海拔1297米。漓江支流角水江 源头。山多符竹,旧时为制水筒车车辐主要原料。山顶无树,冬多山火。 
大月山 位于灵田乡粟家门村西, 海拔651米。山多竹木。西麓陈白田为桂北游击队骨 干吴培梅、蒋光密牺牲处。史称“陈白田事件”。 
北古岭 又名“天鹅抱蛋” ,位于三街镇峡背村东,海拔732米。山顶设有航空线标。 山多枥、枫、椎,为水源林。 
凤茅岭 位于灵田乡金竹村西, 海拔650米,林木繁茂,盛产松脂。其金竹坳为镇义至 三街主要通道,1945年夏,灵川政工队在此伏击日军。 
五岭将 位于灵川镇王家村东南,海拔647米。岭北端的北绍村一带,产石英矿。 
尧山 山体庞大, 海拔909.3米,为桂林诸山之冠。山顶冬多积雪。山巅建桂林电视发 射台。有新建公路从西麓通山顶,东侧有灵田乡西岸村水源林。 
东支:由东山东南至枫木界,为灵田乡小落村与兴安高尚乡东源村界;至老雷公殿,过 海洋水头、 岐岭, 下延黄泥岭;再折而南,沿灌阳、恭城县界陂陀而下。多高山。有海拔 1000米以上的山峰12座,按其走向为序主要山峰如下: 
枫木界 位于灵田乡小落村东北,海拔1025米,有小道通兴安高尚圩。产松脂、薪炭。 
老雷公殿 位于灵田乡白竹田村东,海拔1016米。 
狗扒界 位于海洋乡小平乐与灌阳县交界处。海拔1246.1米。 
龙门坳 位于海洋乡安泰村东。海拔1056米。 
冲木坳 位于海洋乡安泰村东南。海拔1037米。 
老天岭 位于大境乡东北,海拔1181.8米。 
高山顶 位于大境东南顶端。海拔1603.4米。与恭城县交界。 
老虎岩 位于潮田乡东,海拔1549.2米。 
胡塘界 位于潮田乡东,海拔1514.6米。 
鸡笼山 位于潮田南圩正东,海拔1646米。山西麓有平山医院。与恭城交界。 
崧坪龙 位于潮田南圩东南,海拔1701米,为县境第二高山。与恭城、阳朔交界。 
另有名山如金峰山、海洋山(又名龙母山)、文笔山、西峰山、龙岩山等,均详见“风景 资源”。 
溶洞 
桂林喀斯特地貌伸入县境腹地, 海拔均在500米以下,呈群体分布,尤以大圩、潮田、 海洋、大境、灵田、定江、九屋、公平、三街为最多。石山地区多溶洞。 
龙岩 又名灵岩。位于青狮潭乡岩背村北的龙岩山,海拔267米,为岩溶局部袭夺现象。 据县志载,唐龙朔二年(662)洞山成岩,长约200米,宽70米,高约20米。甘棠江穿山而过, 可通舟楫。内有支洞,长约80米,宽仅通筏,名小龙岩。江河故道在山西南,今存。 
佛塔岩 位于九屋乡东皋桥村东北龙胜山(海拔412米),距青狮潭水库大坝4公里。岩内 有庵的遗址,面积约60平方米。此岩有三处洞口,同在山的南侧。岩内曲折幽深,出入一次 约需2小时。 内有“穴珠”。左下侧有水岩,可灌田数十亩;右下侧有风岩,冬暖夏凉,皆 不知其深。一山三岩,一岩三门,极为少见。 
公平岩 旧志称大岩。 位于公平乡下田心村后山腰,北距青狮潭水库公平码头5公里。 内有东西两岩,西岩高20余米,宽30余米。“清咸同间,都人咸避难于此……有石乳高悬, 击之若钟鸣,历数秒声乃己。”岩口距公路约200米。 
象鼻岩 位于公平乡下南村象山之腰。岩高敞有公路相通。 
燕子岩 位于公平乡中南村之后玉屏山腹,岔岩纷曲。旧志载,清初有明裔避难于此。 
雷祖岩 位于公平乡毛村之后, 距潭五公路3华里,岩甚深曲,长50华里,最宽处约30 余米,岩内景致奇绝。 
真仙岩 位于三街镇西南2公里,内有“石楼”,可坐数十人,多乳石。 
仙隐岩 位于三街镇西5华里西峰山后,洞门高广,内通明,多石乳。入岩百步有深洞, 下石声若鸣钲,岩门下有深潭。 
鲤鱼岩 位于三街镇西南3公里, 岩形如鲤,深丈余,四季有水,每年清明节后,有鲤 鱼籽(即小鲤鱼)随溢游出,村人多采籽放养。夏末秋初则有鲤鱼游出,村人捕获颇丰,鱼大 者二、三斤。今鲤鱼渐少。旧志载,岩石为制碑佳料。 
华严洞 位于三街镇西北五公里挂榜山,高广数仞,清泉环绕,昔有桃花片(一种小鱼、 体扁、长寸许,鳞彩斑斓)从洞中流出。 
龙田岩 位于三街镇西南三里,内深曲,下有龙泉。 
海洋岩 即海阳岩, 距县城46公里。位于海洋圩东北1华里海洋山西南麓。岩口有宋。 代壁刻“湘漓二水之源”六大字,岩高3米,深7米,幽邃曲折。“俱崆峒贮水”即湘江之源 所自出。 
读书岩 位于海洋乡岩口村西北石山腰, 距海洋山东北5华里。洞口西向,高而不广, 长10余米。岩内有洞,“坠深墨黑”(《徐霞客游记》),有水从岩下石穴涌出。 
响水岩 位于海洋乡国清行政村响水岩屯西南, 村因岩名。距海洋圩东南8公里。平地 下洼10余米,内进有左、右两岩,俗称新岩、老岩。老岩高5米,宽7米,经冬不涸。岩通地 下河,不知其深;因水流震荡而发出响声,故名。岩周杂树葱郁,1990年岩口安抽水机一台, 10余户,30余亩田,饮水灌溉均赖此岩水。 
飞水岩 位于灵田乡镇义行政村。“洞宽亩许,瀑水下盖岩口如晶帘长垂,四时不绝”, 水甘冽,“作茶甘甚”;旧志载,“洞滨菽芽,无种自生。” 
灵襟洞 亦名灵溪洞,位于潮田乡。 
道乘岩 位于大境乡大境村东2公里,高、宽各约15米,深1公里。岩前明代建庙,今毁。 
碗柜岩 位于大境乡大镜村东, 南邻道乘岩,岩口高50米,宽35米,深约2公里。通地 下河,水声可闻。铁坑村左右江水自清水岩潜入后,过碗柜岩,通廖家村东复出地面。 
大境岩 原称“大镜岩” 。洞圆通透,如镜高悬,故名。位于大境乡灯明村西北1华里 大境山,山相对高度约500米。岩洞半径约20米。灵太公路过其南麓。 
金山岩 位于漓江东岸,大圩镇茯荔村北田垌中。

编辑: 审核:

打印文章关闭页面